【作者】李泰輝;宋斌;陳月琴;屈良鵠;陸勇軍;
【機構】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!廣州 510070;中山大學生物工程研究中心!廣州510275;
【摘要】菌物分類學家通常根據(jù)形態(tài)學、解剖學和顯微觀察特征的分析把雞油菌類真菌(cantharelloidfungi)置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中或在非褶菌目和其他真正的傘菌之間,但由于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(jù),有關其進化歷史及其在擔子菌中的系統(tǒng)發(fā)育位置等方面的關系等的各種假設,一直都存在著激烈的爭論。本文從分子系統(tǒng)學角度出發(fā),對雞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的255rDNA部分序列進行了測定,并與另外10目的13個擔子菌代表種和一個接合菌代表種的255rDNA序列進行比較分析,以接合菌總狀毛霉Mucorracemosus為外類群構建出這些擔子菌的系統(tǒng)樹圖,探討雞油菌與其他擔子菌的關系及其系統(tǒng)學上的意義。從所構建的100多個進化樹圖來看,雞油菌幾乎總是在樹圖中最遠的分枝的末端,與同擔子菌中的各類肉質(zhì)的傘菌目Agaricales和牛肝菌目Boletales的類群(乳菇屬Lactarius、褶孔菌屬Phylloporus、鵝膏屬Amanita和口蘑屬Tricholoma)最接近,其次是同擔子菌中的非褶菌目的類群(側耳屬Pleurotus和靈芝屬Ganoderma),然后才是木耳Auricularia等有隔擔子菌的類群。用于比較的雞油菌DNA片段長度最長,有258個堿基,而其他類群則只有214至此241個堿基。本文認為雞油菌與其他各肉質(zhì)的傘菌類群的關系相對較密切,但它應該有其相?
【關鍵詞】雞油菌;25SrDNA序列;系統(tǒng)學意義;
【分類號】Q939.5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