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日來,福建壽寧縣大安鄉(xiāng)大熟村群眾紛紛搶抓農時備料、搭棚子,力爭今年早季蘑菇生產又有個好收成。菇農葉明增欣喜地告訴筆者,去年他種植早季蘑菇6000多平方尺,僅此一項,年增收4萬多元。今年他將增加早季蘑菇種植4000平方尺, 讓這一既環(huán)保又短、平、快的項目進一步鼓起自己的“錢袋子”。
據介紹,蘑菇富含蛋白質、多種氨基酸、維生素和其它營養(yǎng)成分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早季蘑菇主要以稻草、牛糞等為原料,適宜在高海拔地區(qū)生長。大熟村海拔1000多米,近年來,該村在調整產業(yè)結構中,立足氣候等優(yōu)勢,引進早季蘑菇進行種植取得成功。由于該村海拔高,氣候適宜,6月種植,8月中旬左右就可出菇,比其他地方早季蘑菇的上市時間提早了近兩個月,搶占了市場空檔,因此更帶來好的經濟效益,成為當地一項既環(huán)保又變廢為寶的增收好項目。
去年以來,該村還與客商簽訂銷售合同,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生產模式,群眾發(fā)展積極性進一步高漲。今年該村早季蘑菇種植達50多萬平方尺,預計產值將達300多萬元。
據介紹,蘑菇富含蛋白質、多種氨基酸、維生素和其它營養(yǎng)成分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早季蘑菇主要以稻草、牛糞等為原料,適宜在高海拔地區(qū)生長。大熟村海拔1000多米,近年來,該村在調整產業(yè)結構中,立足氣候等優(yōu)勢,引進早季蘑菇進行種植取得成功。由于該村海拔高,氣候適宜,6月種植,8月中旬左右就可出菇,比其他地方早季蘑菇的上市時間提早了近兩個月,搶占了市場空檔,因此更帶來好的經濟效益,成為當地一項既環(huán)保又變廢為寶的增收好項目。
去年以來,該村還與客商簽訂銷售合同,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生產模式,群眾發(fā)展積極性進一步高漲。今年該村早季蘑菇種植達50多萬平方尺,預計產值將達300多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