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記者從市食用菌辦和市食用菌協會獲悉,據預測,2006至2007產季蘑菇市場行情看好,希望菇農早備料,早投產,搶占市場賣好價。
莆田市是國內蘑菇主產區(qū)之一,栽培歷史悠久,廣大菇農已熟練掌握蘑菇標準化生產技術,其產品質量居全省之最,成為農民致富的一項短平快項目。據統(tǒng)計2005至2006產季,全市蘑菇種植面積742.6萬平方米,產量6.872萬噸,創(chuàng)產值3.57億元,占全市農業(yè)產值的13.2%。
莆田市食用菌辦和市食用菌協會經多方調查分析,做出了2006至2007產季蘑菇市場行情看好的預測:一是蘑菇是綠色食品,國際需求量每年按8%遞增,國內內銷需求量更大;二是2005至2006產季冬菇剛上市時每公斤價格4元,春菇每公斤最高上升到7.20元;三是今年鹽水菇價格一路飚升,副品往年每噸價格在3000元左右,今年7月份每噸價格達7200元,9月份上升到9200元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;鹽水菇級品每噸則達11000元至12000元,供不應求。四是目前全省蘑菇罐頭生產廠家產品零庫存。
莆田市食用菌辦負責人邱劍泰希望各生產區(qū)適當增加種植面積,廣大菇農要早備料,早投產,搶占市場賣好價。同時在生產中更要嚴格自律,把好質量關,按照世貿組織植物檢疫的新要求,從栽培場所、菌種選育、生產工藝、采收加工、包裝運輸全流程實施無公害生產,特別是嚴禁使用高殘留農藥。同時,要搞好安全生產,防止二次發(fā)酵過程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發(fā)生。 (記者 吳宇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