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著自己辛苦種的蘑菇被這些商販‘漂白’出售,我特別不舒服!”昨日,瑪納斯縣種蘑菇的農戶閆先生說。
閆先生說,他種了8年蘑菇,蘑菇主要銷往烏市、昌吉等地的菜市場。他給一些商販送貨時,??吹缴特渹儗A菇放在一種事先調好的“水”里浸泡20多分鐘后再進行清洗,不一會兒,本來有些烏白的圓菇立即變得白嫩如雪,出于好奇,他詢問后得知,商販們用了熒光增白劑來漂白蘑菇。“我捏了把冷汗!”閆先生說。
蘑菇漂白在業(yè)內不算“新聞”
針對這一情況,11月24日、25日、26日,記者連續(xù)3天先后走訪了烏市凌慶蔬菜批發(fā)市場、新北園春蔬菜市場、高家莊再就業(yè)農貿市場、青年路農貿市場、昌吉市青年南路園豐農貿市場等處,在這幾個市場的菌菇出售區(qū)看到,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蘑菇品種主要有雙孢菇、雞腿菇、草菇、平菇、圓菇等,幾乎每一個攤位上均有兩種圓菇出售,一種是帶著泥土顆粒賣相不太好的;另一種白白胖胖,個頭也大一些。用手摸了摸兩種圓菇,發(fā)現(xiàn)前者比較粗糙干燥,后者則觸手細膩,還有些濕滑,傘面上幾乎沒什么銹斑。

圖中左邊的蘑菇為未經過水洗,蘑菇的根須尚完好保留,也會殘留少許泥土。而右邊經過水洗的蘑菇是保存了一天后的狀態(tài)。
亞心網記者 張萬德 攝
亞心網記者 張萬德 攝
為什么兩種圓菇看起來不一樣?11月24日一大早,記者在烏市凌慶蔬菜批發(fā)市場向幾名蘑菇批發(fā)商詢問,一名中年女商戶小聲說,蘑菇漂白的事情大家都知道,“漂白最多的是圓菇,其他的像雞腿菇也有漂白的”。
在新北園春蔬菜市場采訪時,蘑菇攤販劉女士透露,那些帶有泥土顆粒的圓菇是未經漂白的,白乎乎的濕圓菇則被添加了熒光增白劑的水清洗過。
記者了解到,同樣品種的圓菇,漂白后賣相好,價格也比沒漂白的高出5塊錢左右,但漂白過的圓菇一經強光照射就會發(fā)黃發(fā)黑。那么,商販為何要漂白呢?一些蘑菇批發(fā)商坦言,這是因為蘑菇漂白后賣相好,還可以增重。漂白的蘑菇主要賣給飯店、火鍋店和趕早市的人。
一位曾使用過熒光增白劑的菜販馮先生對記者說,將熒光增白劑按比例加入清水中,把蘑菇放入其中浸泡然后撈出,顏色就會很鮮亮,具有強效增白效果。
記者在網上輸入 “蘑菇漂白劑”后發(fā)現(xiàn),除被禁止使用的熒光增白劑和漂白粉外,不少打著“綠色環(huán)保”旗號的蘑菇漂白劑正在網上銷售,二氧化鈦、二氧化氯、二氧化碳等成分均有出現(xiàn)。
去年就曾檢測出蘑菇含熒光增白劑
根據知情人提供的可靠信息,11月26日一大早,記者來到位于昌吉市青年南路的園豐農貿市場蔬菜市場。當日12時09分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一名男攤主開始“洗”圓菇,立即向市場工作人員反映,并隨工作人員一同回到攤位前,在短短3分鐘內,男攤主已將第一次浸泡圓菇的水倒掉了,并稱洗蘑菇的水就是一般的清水。
該市場總經理王新榮說,市場有300多家經營戶,其中十多家賣蘑菇。去年,農產品檢測部門和相關執(zhí)法部門在市場檢測出有個別蘑菇商販使用熒光增白劑洗蘑菇,給予了處罰,今年是第一次接到舉報。
隨后,記者將情況反映給昌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,一位負責人說,去年他們曾隨機檢測出蘑菇商販使用熒光增白劑,他們近期將會再進行檢測。
據介紹,蘑菇等食用菌采摘一兩天后很快變成褐色,為了有個好賣相賣出好價錢,商販們將蘑菇浸泡在熒光增白劑里,以保持其白嫩的外表。烏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,目前尚未接到相關投訴,會不定期檢測,杜絕此類事情發(fā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