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肝菌是一類蘑菇體肉質(zhì)、蘑菇“帽”下呈孔狀的野生蘑菇,種類繁多,其中美味可食的物種不在少數(shù),不單中國人愛吃,全世界人民也都喜歡吃。
“牛肝菌”一詞最早出現(xiàn)在明朝的《滇南本草》中,因其貌如牛肝肥厚,色呈深褐色而得名。老百姓按其外觀顏色不同將其分為黑牛肝、黃牛肝、白牛肝等,但不是冠于“牛肝菌”的就能大口吲哚,“牛肝菌”家族里同樣暗藏“殺手”。如果不謹慎對待,下一個栽倒的可能就是你。
牛肝菌幾乎都是野生的,世界多數(shù)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我國從南到北都有生長,以南方居多,多在雨后冒出,不論山丘、荒野、林中、草地都能生長。近幾年,我國已有人工栽培的牛肝菌問世了。
牛肝菌長啥樣?
牛肝菌是典型的“傘菌”,由菌蓋和菌柄組成,色澤豐富多彩,有些物種手觸及就出現(xiàn)青色,又稱“見手青”。有的物種受傷就魔術(shù)般變色,非常神奇。
牛肝菌菌蓋表面光滑,或有鱗片、纖毛、絨毛、疣狀、絨狀殘片,或呈高低不平的肉狀格紋;菌蓋腹面多呈孔狀或細管狀,極少有菌褶狀(如褶孔牛肝菌屬的物種),菌肉厚實而富有彈性。
菌柄多為實心,少空心,多生于菌蓋中央,極少有側(cè)生或偏斜生;菌柄表面光滑或有紋飾,基部多膨大,少數(shù)呈杯托狀。
我國有多少種牛肝菌?
截止到2019年,我國已知的牛肝菌約有400~500種。其中可食的至少有100多種,有毒的40余種,可食和有毒的物種占已知物種的40%左右。這個比例不要覺得還不過半,其實已經(jīng)很了不起了,因為這些都是我們“聰明而貪吃”的人類一個一個嘗出來的,也都有“血淋淋的”案例。此外,一些可食的牛肝菌生食或烹調(diào)不當也會中毒的。
常見絕對可靠的可食牛肝菌:
如茶褐新牛肝菌(俗稱黑牛肝、黑蕎巴)、皺蓋牛肝菌(俗稱黃賴頭)、白牛肝菌(俗稱大腳菇或粗腿菇)、美味牛肝菌等。
必須正確加工才可食的牛肝菌:如玫黃黃肉牛肝菌(俗稱白蔥)、蘭茂牛肝菌(俗稱紅蔥)、華麗新牛肝菌、點柄乳牛肝(俗稱黏團子)等。
絕對避免食用的有毒牛肝菌:毒新牛肝菌、新苦粉孢牛肝菌(俗稱苦馬肝)、薄瓤牛肝菌、厚瓤牛肝菌、寬孢紅孔牛肝菌、長柄網(wǎng)孢牛肝菌(俗稱高腳蔥)、大果薄瓤牛肝菌、紅孔牛肝菌和粉末牛肝菌類等。
牛肝菌中毒有什么表現(xiàn)?
主要引起胃腸炎型和神經(jīng)精神型兩種中毒表現(xiàn)。
一般只要及時治療,預(yù)后都是良好的。
胃腸炎型:多在進食半小時至2小時后出現(xiàn)癥狀,主要表現(xiàn)為惡心、嘔吐、腹絞痛和腹瀉,可伴有焦慮、大汗、畏寒和心率加快等,嚴重者可出現(xiàn)肌肉痙攣、電解質(zhì)紊亂和血壓下降等。
神經(jīng)精神型:多在進食數(shù)小時至24小時后出現(xiàn)癥狀,表現(xiàn)為精神亢奮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行為異常、幻視、幻聽等,典型的可見到“小人”飛來飛去,仿佛置身于“小人國”。最近網(wǎng)絡(luò)上有不少中此招的“狂魔”視頻沖上熱搜。
如何避免牛肝菌中毒?
1.能吃新鮮的,不吃干的;只能吃熟的,不吃生的;只吃吃過的,不吃沒吃過的;
2.路邊的“野貨”不要輕易買,正規(guī)市場或餐廳的“真貨”才是選擇;
3.吃菌最忌諱“雜”,且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多;
4.吃菌不喝酒,喝酒不吃菌。
如何選擇牛肝菌?
分辨牛肝菌的是件硬核的技術(shù)活,不是誰都能勝任的。新鮮牛肝菌可能采菌或賣菌的有經(jīng)驗者還能分辨一二,但曬干后就難了,只能通過分子生物學鑒定才能分出個子丑寅卯。從既往干的牛肝菌中毒樣品中可見,一盤炒干牛肝菌中可能包含幾種或十余種牛肝菌,有毒的和可食的混雜在一起。所以,進食干的牛肝菌中毒的機率要比進食新鮮的牛肝菌大。
在開吃鮮牛肝菌時,管理規(guī)范的餐館和市場是首選。購買干牛肝菌時,廠商很重要,渠道正規(guī)、作業(yè)規(guī)范、服務(wù)誠信,這樣的廠商是不二之選。
如果你心血來潮,想自己踏破鐵鞋,尋“菌”千百度,還要親自操刀展示廚藝,那你就更要慎重。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(jīng)練就“火眼金睛”的本領(lǐng)?!澳⒔鐨⑹帧本拖矚g舍命嘗菌人,所以不可盲目自信。此外,進食前拍照留個證據(jù),或是請專家鑒定鑒定,方才穩(wěn)妥。
此外,牛肝菌必須炒熟煮透才可食用。